广济药业董事长阮澍:寄望平台式发展 成为科学家的经纪人、企业家的发动机

2023-07-27 17:33:56     来源 : 饲料行业信息网

成立54年、上市24年,广济药业近两年“画风生变”。

熟悉广济药业的投资者对其固有印象有两个关键词:“老牌国企”、“维生素龙头”,不过如今它的“总舵主”有意丰富公司标签。“我们是国企,但不仅仅是老牌国企,我们同样充满活力;我们是维生素龙头企业,但未来我们的标签一定不只这一个。”近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广济药业董事长阮澍如此阐述变化背后的逻辑。

尽管在担任广济药业一把手前,阮澍的履历与生物医药并无太多交集,但这个领域他并不陌生。“我父母都毕业于同济大学,是传统的医生。”受父母影响,阮澍打小就在医书堆里长大,学生时期生物、化学两门功课成绩优异。


(资料图)

自2021年4月上任以来,阮澍将自己在投资领域多年积攒的经验利用起来,为公司制定了“一平台、两基地”的业务布局及“内生式拓展+平台化发展+强链补链并购”发展战略,启动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并购,收购山东百盛生物,同时加大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寄望这家维生素龙头企业未来在生物发酵、化学合成、保健品等领域发光发热。

“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性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也要厚积薄发,有自身的周期性,但不能盲目跟风,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等风来。”阮澍说。

维生素行业属于存量市场

广济药业主要从事维生素B2、B6系列产品以及医药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下辖武穴、孟州、山东济宁、咸宁四大生产基地,建立了以原料药、制剂为核心的研发中心和多家配套子公司。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报告,我国是维生素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维生素产量及需求量总体保持稳定,近5年内我国维生素产量保持在30万吨以上,在细分种类中,维生素B市场份额最大,为33%。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我国维生素B2的年产能在全球占比超过50%,而广济药业的年产能在全球总产能的占比就在40%以上,寡头地位明显。

不过阮澍却认为,广济药业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节点。

“广济药业传统优势产品是维生素,已经有50多年历史,这种优势地位在下一个50年还能否保持,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他表示,如果一个产品永远都是优势品种,说明它所处的市场竞争不充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一个传统产品“吃”了这么久,未来势必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事实上,这种危机感在维生素行业已经有迹可循。据广济药业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主导高含量维生素B2及80%饲料级维生素B2产品销量下降,同时受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原料系列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公司主导产品80%饲料级维生素B2销售收入、净利润均有所下降;公司整体营收同比微增1.54%,净利润则同比大幅下滑54.26%。

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2022年全球维生素B族的需求量约为12万吨,同比下降4.8%;其中,中国企业实现了约9.6万吨的销量,同比下降5%;实现了约3.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4.4%。

不过相比已经被验证的过去,阮澍更看重对未来的判断。

“如果没有新消费场景出现,维生素行业属于完全的存量市场。”他认为,维生素市场的未来增量并非完全没有,但需要既定条件来实现。

“随着大家对生命健康的理解更深入,维生素的应用场景也会越来越多。”阮澍表示,以前大众对维生素的认知更偏向于药品,现在的消费习惯则是“增强抵抗力”的补充剂,但欧美国家则是将维生素与食品进行了更强的关联,比如,面粉等需要强制添加维生素,对国内市场而言,未来的增量市场就在于对维生素的科学认知理念渗透到人们的深层思维中。

然而,理念的渗透不在一朝一夕。“做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大家都知道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产业的增量空间很大,但这个产业其实并没有真正做起来,为什么?因为社会观念没有改变,大家还是认为在家赡养父辈更遵从孝道,所以产业逻辑还没有打通。”阮澍表示。

不过,一些迹象也在提升行业信心。“不要只治已病,还要治未病”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接受,阮澍也相信未来观念上的变化还会不断被打破。

寄望“平台、并购” “但距离收获期还很远”

阐述广济药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时,阮澍用了3个关键词:内生、平台、并购。

“广济药业的价值不仅在于是维生素龙头企业,更在于以生物发酵为特色,兼顾化学合成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这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对外合作的可能。”他表示,“内生发展将围绕依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扩品两个维度推动。比如维生素,纵向上,可以从原料到制剂再到大健康、保健食品等;横向上,从维生素向生物发酵、生物化学类品种扩充。”

相比内生式发展,阮澍更加看重后面两个关键词,可能成为带动公司腾飞的一双翅膀。

所谓平台发展,其实是一个合作的概念,借助生物发酵领域的优势,打造研产销产业模式。

“比如科学家在高校里的一个研发项目,要指望它直接产业化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条生产线的资金投入庞大,从学术论文到最终的产品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系列落地环节要考验资源整合能力。这其实不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而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九十公里。”他表示,这些环节就落到企业端,转化生产,并推动商业销售,进行利益共享。

“我们希望成为科学家的经纪人和助推器,成为企业家的发动机和加速器,这就是我们平台的定位。”阮澍说。

不过要实现这一定位并非易事。

在研产销模式下,广济药业需要设置一个平台,将企业、高校、社会资本聚集到平台上,并且能让参与的各方得到各自的利益。“对高校科研专家来说,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后的风险转移,能让他敢于冒险;对企业和社会资本来说,高校让渡利益,能让参与方都有利可赚。各个环节都做好自己的事情,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阮澍如此阐述研产销模式的逻辑。

6月2日午间,广济药业披露,为实现公司中药、保健品等大健康产业突破,拟出资1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北广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将其作为发展中药、保健品等大健康产业的载体。

此外,去年7月广济药业还对另一家商业平台类公司进行增资,其对湖北广济药业济康医药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加至5000万元,足见对平台模式的重视。

除了出资自建平台类公司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广济药业在向外联动上也有实质举动。

去年11月,广济药业发布了两项合作公告,分别与武汉工控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分别在生物大健康产业、合成生物学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而在更早前的2021年9月,广济药业还与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拟拓宽医药营销渠道,打造央地合作新样本。

“我们这几年确实做了不少事,但距离收获期还很远。”阮澍说。

详解收购百盛生物的逻辑

相比平台发展需要更长时间沉淀,并购则能较快推动新业务起步发展。

今年2月,广济药业发布公告称,拟与济宁市兖州区惠民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收购百盛生物等四公司所持有的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以及土地、专利或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本次重整交易总价款为5.2亿元人民币(不含税),其中广济药业承担90%,即4.68亿元,惠民城投承担10%,即0.52亿元。

百盛生物等四公司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是集玉米深加工、生物发酵、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制造企业,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玉米淀粉系列、葡萄糖酸系列、乳酸及乳酸盐系列和异VC钠等多个品种。

“我们收购百盛生物的核心逻辑在于,百盛也是生物发酵的工艺,并且使用原料同为玉米淀粉,销售客户群体与广济药业的客户本身有一部分重叠。”阮澍认为,这更方便公司进行技术战略协同,丰富产品品类,提升抗风险能力。

从地理条件看,相比广济药业所处的南方,北方区域的气候更适合做生物发酵。“生物发酵企业的布局特性就是南方少、北方多,我们现在的竞争对手基本集中在北方,跟他们直接竞争比较难,所以收购百盛是一个较优的解决方案。”阮澍表示。

此外,生物发酵概念具备丰富的扩展可能性,比如合成生物学。据了解,合成生物学涉及菌种改良、菌种优化,菌种的基因编辑等技术,都属于生物发酵的底层核心技术,可以说生物发酵是合成生物学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关键环节。

今年4月,公司公告披露,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北广化制药有限公司,将其打造成为化学合成基地的载体。

一手抓生物发酵,一手往合成生物转型,是阮澍阐述上述并购动作的第一层逻辑;而另一层逻辑在于其要打通并购战略。

“现在医药行业单纯靠单打独斗很难,整合和合作才更有机会,而并购就是一种资源整合,希望能实现1+1>2。”阮澍表示。

但对于一家自1999年上市后从未启动过资本并购的国企而言,要推动整个企业由内而外动起来,难度也不言而喻。“就像一个人蹲下的时间太久了,你要让他突然跑起来,那是不现实的,站起来的时候腿还会麻。”

阮澍认为,在这个时期,自己作为掌控“中枢神经”的大脑神经元,首先需要稳住整个“身体”,血脉通畅了再跑起来,“最好是跟合作者一起跑”。

除了对外启动并购,对内管理上也实施“让有为者有位”机制。“我干了两个事,让所有高管和中层全部起立后再上岗,为想做事、能做事的人,提供更好的公司服务,我不能让流汗的人流泪,当然同时也给予目标压力。”阮澍表示。

“没有科技创新,可能连现在的业务都守不住”

作为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往往是衡量公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没有科技创新,你既稳不住现有业务,也布局不了新业务。”阮澍表示,广济药业在武汉光谷建了两个研究院——湖北广济药业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广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专注于生物发酵,另一个则聚焦于化学合成。

对于两个研究院具体研发选品的定位,二者则保持了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交叉。“我们以前的研发管线几乎只有维生素类产品,而在抗病毒、抗肿瘤新药中,有一部分是前半段生物发酵工艺,后半段采取合成生物工艺,提高研发门槛。”阮澍认为,目前国内一手抓发酵、一手抓合成的药企还处于稀缺状态,这对广济药业而言是奋起追上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广济药业2022年研发费用为6898万元,较上年增长32.49%;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达到了8.65%,2021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则为6.63%。今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到了1643万元,同比增长78.9%,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14.25%。

有所对比的是,研发投入偏低一度是广济药业的短板。2015年~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56%、4%、5.93%和7.67%。

不过研发投入增强,也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2022年,广济药业增收不增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50%。阮澍认为,眼下的这个阶段对广济药业来说是“逆水行舟”,既要稳住基本面,也要布局新业务,才会有未来。

此外,广济药业也有意在保健品领域拓展。“保健品与中药,以及广济药业本身的优势领域维生素都有着极强的关联。不少保健品的原料是中药材,湖北是传统中药种植大省,但缺乏中药保健品牌和拳头产品,希望利用自身优势,在中药保健品领域延伸。”阮澍表示。

“广济药业以前长期在武穴、黄冈,还比较欠缺现代化企业思维,我们要带去一些新东西,要求变求新。”阮澍认为,去年广济药业走出武穴,将研发管控总部放在武汉光谷,走出了第一大步;作为生物医药资源集聚区,公司能进一步深入同行交流合作,同时与科研院校的链接也更紧密。

6月14日晚间,广济药业公告称将与江南大学共同建立“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联合创新实验室”;而在更早前,其已同华中科技大学建立校企合作,成为后者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做好充足的准备,去迎接未来可能的机会。拒绝平庸,力争上游。”阮澍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