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围场加强生态法治建设保障绿色发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巡礼

2023-04-11 07:08:01     来源 : 法治日报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过去这里一片荒僻苦寒。

“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如今这里到处郁郁葱葱。


(资料图片)

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变茫茫荒原为人工林海,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也铸就了塞罕坝精神。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正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

作为首都生态护城河建设的重要节点,围场县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生态法治建设为引领,坚持法治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2年11月,该县“法治引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围场切实扛起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重大责任,通过构建生态文明法治化体系,走出一条法治护航、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之路。”围场县委书记刘洋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图为围场县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围场县委政法委供图

形成完整生态法治建设体系

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距北京直线距离177公里,是河北面积最大的县,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首都周围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县域最北部。治沙造林、绿色崛起的征程中,围场始终是塞罕坝生态建设的参与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践行者。

2019年1月,围场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其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专设一章,明确坚持生态立县,并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内容作出原则性规定。

围场县着力强化生态立法,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立县之本。该县制定单行条例4部,参与起草《河北省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和《承德市滦河武烈河保护条例》,先后制定出台《生态建设十年规划纲要》《关于禁止野外用火的决定》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等规范性文件40多个。

同时,围场县科学细化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完整的生态法治建设体系,营造出造林有奖、防火有责、污染防治有举措、损坏生态有处罚的良好法治环境。

在工作中,围场县严格落实党政负责人生态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细化指标任务,明确部门职责,加大督导考核和责任审计力度,促进生态法治建设指标任务全面落实。

强化综合执法从严打击监管

23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被“一票否决”,位列“承德市工业五十强”的纳税大户化工厂彻底关停,300多家小淀粉加工企业全部取缔,120余家环保不达标企业被依法关停……

围场县坚持落实重大生态环境决策法制审核和风险评估制度,明确相关项目“对生态有破坏、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律不上,不符合集约用地要求的一律不上,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一律不上”。

围场县积极推行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在生态环境领域成立6个县直综合执法队和37个乡镇综合执法队,优先配强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和乡镇联合执法机制,跨部门、跨乡镇开展联合执法和集中专项整治。

同时,围场县推出生态环境管护网格化云端管理系统,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实现河流、矿山、林草重点部位视频全覆盖,切实做到违法现象早发现、早打击、早治理。该县还聘用3000余名生态管护员,实现线下监管全覆盖。5年来,该县共受理查处各类涉林案件501起,减少损失1.5亿元。

通过成立塞罕坝综合行政执法队、设立生态环境巡回法庭、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围场县坚持以更严的法纪管控生态环境,精准有效地预防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围场县健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打造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一体化生态环境资源管护体系,创下塞罕坝及周边乡镇造林至今60年无火灾的纪录。

坚持普治并举提升环保意识

为了守护造林成果,围场县四合永镇雷字村安排16位居民组组长负责各组林地管护任务。但因管理松散,盗伐现象偶有发生。作为承德市率先推行林长制的村庄,辖区派出所民警、镇林业站技术员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管护,定期入村开展法治宣传、技术培训,共护绿水青山、共建生态家园,逐渐成为村民共识。

绿色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围场县成立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的普法网络。

除了在当地电视台、新媒体平台等开设生态环境普法专栏,利用微信群、短视频、农村大喇叭开展以案说法、法律风险告知、法律常识宣传等外,围场县抓住“关键少数”,开办环保夜校、绿色生态大讲堂、庭院党课,着力培养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环保意识。

2021年7月,围场县首期“环保夜校”开班,定期组织干部利用八小时以外时间集中学习,面向县乡村三级干部开展生态文明专题培训。2022年3月,“环保夜校”继续下沉,在37个乡镇开设“环保夜校”课堂,每晚利用一小时时间集中学习,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成为全县领导干部必修课。

围场县坚持“普治并举”,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打造集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于一体,县乡村三级贯通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有效化解生态环境纠纷2300多起。5年来,该县毁林开荒、盗伐林木等破坏生态行为减少了80%以上。

记者手记

围场县目前有林地面积达81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25%,水源地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全国领先,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华北绿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保障,围场县生态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极大促进了生态安全、绿色发展,成为河北省首个拥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项殊荣的县,为京津筑起一道阻沙源、涵水源的天然防护屏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王芳 罗聪冉 岳铼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